师生故事
亦师,亦益友
【编者按】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,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推进富有北化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,新闻网开设“北化纪实”、“北化学子”、“北化人物”、“北化之子”栏目。本期“北化人物”推出我校化学工程学院教授,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得者向中华的事迹报道。
(校记者团 乔佳楠)向老师不甚言谈,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用一张笑脸来代替。见到长者前辈,向老师会低头垂胸,以示尊敬;遇见学生晚辈,他会舒眉展目,以显亲和,唯一不变的,总是那杂糅着人生百味,世间百态的笑脸。
初识为师,深交为父
向老师爱笑,是因为对学生以友相待,对晚辈仍是平等谦逊,不故作威严。向老师特意强调了“师父”二字,初识为师,深交为父。在学生还未进入实验室之前,向老师就监督着大家读英文文献,与其说监督,不如说是父亲般的严厉。三五学生一字排开,逐字逐句对着老师翻译,向老师就如同大家庭的家长,坐镇中央,威严自来。“教书育人,重在传承”,这是向老师对于大学生教育的理解,“我以后对自己的孩子,也会这样要求,放学后检查他的功课,既是督促他进步成长,也让我自己有家的感觉。”除监督之外,向老师与学生们谈论最多的便是“创新”二字。他要求的创新,不是刻意求成,而是要参透科学本身的美,兴趣使然和以社会需求为基础,更要学会淡泊名利,心若止水,要真正做到为国解忧,而非攀附热点。当然,向老师也会有失落感,每每看到自己的博士生毕业,看着这些孩子们各奔前程的背影,向老师也只有摆出一副笑脸,默默在心里说,不必追,不必追......
国之所需,心之所切
支撑向老师信念的,正是他的党性: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克己奉公的情怀。向老师常向支部的青年研究员提起习主席的话:“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。在两学一做专题研讨会上,他更是率先发言:“我们青年党员就要勤奋工作、不断开拓创新,增长才干,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,通过技术创新,实现产业化,填补国家空白,承诺我们对党的忠诚。”更是大力发展党的新血液,新力量,让无数青年学子心之所向,真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
向老师没有辜负他的承诺:他远赴越南,为国家争取到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(“化工奥林匹克盛会”,此前中国从未举办过)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的主办权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为解决贵金属Pt的行业瓶颈难题,课题组创制了可控N掺杂的COP石墨烯,实现了基于二维COP石墨烯材料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调控,创制了贵金属Pt替代的电催化材料,为突破燃料电池工业应用提供了新方案。
不喜不骄,不卑不亢
遇功不喜不骄,遇难不卑不亢是向老师的处事方式。科研的道路没有顶峰,无论现阶段成就如何,也要虚心求教,拓宽视野;科研的道路更不会一帆风顺,无论历经多少挫折坎坷,也要泰然自若,等闲视之。
提携后进与敬重前辈是向老师虚心做人的基础。他常常教导学生,“不要羡慕其他人的成果,埋头苦干,虚心学习就好。”学生们恪守着这种精神,不仅获得了多项荣誉,更是获得了南方电网公司、各级科研研究所的青睐。
向老师常常组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,和国内外科研人员探讨行业的新技术,未来的新潮流。遇到行业前辈总是先学会聆听,只学经验,而不急于反驳。观点发生博弈时,仍面挂微笑,谈吐得当,点到为止,风度自显。
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既体现一位教授的修养程度,更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。无论前路多少艰难险阻,向中华也不会停下脚步,他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......